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最新9篇】

时间:2023-06-13 16:41:03 | 来源:语文通

《过零丁洋》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虎知道为您带来了9篇《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答案: 篇一

9.C

10、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注释 篇二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篇三

作品原文

《过零丁洋》⑴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文学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文天祥过零丁洋小故事 篇四

文天祥过零丁洋小故事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新会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过零丁洋新解】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跋曰:

上元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能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此诗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从主旨上看,作者表达了忠贞报国、宁愿死节的心志,这是共识,笔者亦无异议。但是,在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如“辛苦遭逢起一经”“皇恐”“零丁”的具体涵义等等,学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欲得《过零丁洋》一诗的真义,除了要以字义训诂、文法分析为基本手段,要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还要对文天祥的儒家修养境界有确切的理解。本着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揣浅陋,解析如下:

一、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辛苦”,困厄,艰难困苦。

“遭逢”,遭遇。

“起”,振作,匡扶。

“一”,“与道合一”,此指与责任合一,即“义”。文天祥《御试策》曰:“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尽职”而“不息”,于文天祥身上体现为“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文天祥狱中家书》)之履践,即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合一”,抱持“国在我在,国亡我亡”的信念。

“经”,宗旨,常理。《广雅》:“常也。”

“干戈”,盾与戈,泛指刀枪。

“落落”,纷纷、杂乱的样子。文天祥《二月六日》曰:“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四周”,四处,周围。

“星”,比喻用法,指箭镝。“四周星”指身边乱箭纷飞,若流星一般。《二月六日》有云:“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交沧溟。”“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以“o”“星”喻“箭”。《酹江月南康军何苏韵》云:“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又以“星”喻“白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意为自己之所以历经艰险,是因为遭逢国难,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需要仁人义士挺身而出,践行道义,所以自己才投身于沙场。文天祥于此处表达的是以恪守孔孟仁义之道为人生宗旨的儒家士子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二月六日》诗云:“我生之后遭阳九”“南人志欲扶昆仑”。《正气歌》曰:“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六歌》其六云:“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吹随铁马尘。”《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曰:“乾坤莽空阔,何为此凉凉?达人识义命,此事关纲常。”《告先太师墓文》云:“始我起兵,赴难勤王……呜呼!自古危乱之世,忠臣义士,孝子慈孙,其事之不能两全也久矣。我生不辰,罹此百凶。求仁得仁,抑又何怨?”《言志》诗云:“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皆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句在涵义、遣词用字上相似。

从史实方面看,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城陷落,南宋势危。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书,遂散尽家产,招募勇士,一时江南义士纷纷响应。有刘沐者,文天祥乡人,召同乡数千人,曰:“大丈夫,天地父母,江山子孙!”有张履翁者,于族人中募兵,曰:“吾世受宋恩,愿死报之,不知其他。”文天祥亦在自己的战袍上绣上“拼命文天祥”五字以明心志。]盖“一”之道作为华夏传统,南宋时仍广为仁人志士所秉持。

二、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山河”,此指国土。

“身世”,经历,际遇。

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曰:“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形势消长,世事变幻,难免令人感慨。然大丈夫所感慨者非一身之宠辱得失,国难当头,忠臣义士惟秉持一腔正气,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而已――文天祥对此有坚定的认识。其《自叹》有云:“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为或人赋》云:“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酹江月何友人<驿中言别>》词曰:“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雪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在意境上皆可为参照。

三、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皇恐滩”,地名,江西万安县境内赣江中。

“皇恐”,惶恐,惭愧。

“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

“零丁”,孤身。

文天祥德v元年起兵勤王,路过“皇恐滩”;被俘之后,随张弘范军至广州,路过零丁洋。

所谓“皇恐”,惭愧之意,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之“愧”。文天祥忠肝义胆,心如铁石,其《题苏武忠节图三首》有句曰:“烈士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故非为一身之际遇而“说”而“叹”。其《愧古人》有云:“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感慨大雁离群,难有作为;其《求客》亦云:“男子铁心无地着,故人血泪向天流。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明示虽然身不由己,但心有不甘,愿再上沙场。

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赤诚之心,忠心。

“照”,照耀,闪耀。

“汗青”,竹简,指史书。

“照汗青”,问心无愧,亦为后人留下榜样,激励后人坚守道义。文天祥《高沙道中》云:“初学苏子卿,终慕鲁仲连。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坚。自古皆有死,义不染腥。求仁而得仁,宁愿沟壑填!”仁义之道践行至极处,乃是“舍身成仁”“舍生取义”。其《衣带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正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注脚。

综上,笔者以白话文译《过零丁洋》如下:

屡经磨难,只因遭逢国有危难,臣子尽忠之时;义不容辞,遂置身于枪林箭雨之中。

时运不济,山河破碎若风卷柳絮;境遇艰难,身世国运似雨打浮萍。

当年领兵曾经由皇恐滩,自勉国士不可有愧;如今北上路过零丁洋,遗憾孤臣不能再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

创作背景 篇五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拓展内容:《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古诗阅读】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遭遇。起一经:指通过某一部经书的考试而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0、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2分)

作者简介: 篇七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影响 篇八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 篇九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释及译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赏析

此诗前二句,诗年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年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赵加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年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的选,的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年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年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年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加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年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年,自叹丁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年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丁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年,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丁仃,只有一年。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年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年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年,诗格与年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年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9篇《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最新9篇】https://www.ganyrc.com/a/100428.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6.25全国土地日 宣传通用8篇

    上一篇作文: 书籍推介稿范文 好书推荐稿【最新10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最新9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最新9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