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中文参考文献【最新6篇】

时间:2023-06-23 08:42:14 | 来源:语文通

论文是严谨的学术性交流,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很严谨,包括文献参考!那么文献参考怎么写呢?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中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英文文献参考文献格式 篇一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a)。 如果文献是图书,书名使用斜体。如果是文献是书中的一篇文章,请参考举例(2)

举例: (1)Strunk, W., Jr., & White, E. B. (1979)。 The elements of style.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Chapter 4)。

(2) Mettam, G. R., & Adams, L. B. (1994)。 How to prepare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your article. In B. S. Jones, & R. Z. Smith (Eds.), Introduction to the electronic age. New York: E-Publishing Inc. pp. 281-304

b)。 如果文献是期刊或报刊中的文章,文章名加引号,期刊报刊名不需要加引号,

期刊举例:Van der Geer, J., Hanraads, J. A. J., & Lupton R. A. (2000)。 The art of writing a scientific article.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s, 163, 51-59

报纸举例: Smith, Joe. (2005)。 3G Economy, Whose Economy: Report of 3G Century. Report of 21st Century Economy. 20 January 2005.

c)。 如果文献是网页,请尽量包括作者,年份,题目,网址和检索的时间。

举例:Smith, Joe. (1999)。 One of Volvos core values. [Online] Available: (July 7, 1999)

常见问题和错误

1、 在英文论文中,一定不要出现汉字和中文字符。如果出现,会在英文排版系统中出现乱码。

2、 一些标点中文和英文看上去相似,但在系统中却不一样,请注意不要在中文输入状态下输入这个标点:逗号,引号,冒号,句号,横杠,顿号,括号。

3、 为防止出现中文字符,英文论文完成后,请使用Word中“字数统计”功能查询,“中文字符朝鲜语单词”一项应该为“0”,如果不为0,表示英文翻译中存在中文字符,请检查修改。

4、工作单位的翻译首先到单位的网站查询英文名,当然所在单位若有自己的通用译法,按照通用的即可。一定要保证发表出来的单位译法科研处认可啊。

解释:APA 格式 ,所谓APA 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的缩写,是学社会科学的人在写作学术论文必须要遵守的格式要求。

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 篇二

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

地方文献是与经济建设具有直接联系的一种资源,地方文献工作直接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动力。很多人将地方志研究与地方文献的研究混为一谈,将地方志研究上的一些成就加在地方文献领域,使很多人误以为在地方文献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作为,这就大错而特错了。正是基于上述两种原因,笔者希望就前面提到过的地方文献领域的一些发表文章来探讨一下我国近几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以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也使更多人来关注地方文献事业。

一、研究概况

根据笔者的统计,从1988年到1994年,在图书馆学各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文章共有44篇。其中以整体地方文献为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有25篇;结合某一地区或某一具体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进行实践研究的,有19篇。下面就以这25篇较有理论价值的文章为主,就其作者、发表及内容情况等分析一下地方文献的研究现状。

(一)论文发表年代

表1

年 份

发表论文数(篇)

1988

1

1989

2

1990

11

1991

5

1992

5

1994

1

这里可见,地方文献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90年代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高峰时期。地方文献研究自兴起之时起,论文发表数量逐年稳定增长,说明这是一门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且必将不断深入下去。

(二) 核心作者与核心期刊

表2

发表论文数(篇)

作者人数(人)

3

2

2

2

1

16

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文献领域的核心作者很少,大多数都只是初入这一领域,拿出一二篇文章发表各自的见解及观点;作者较为分散,文章各执一词。这些都说明地方文献研究只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远未成熟,还只是在探讨中。这不仅表明了该领域的现状,期待着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提供了一个文献学领域的空白点,指引人们在该领域进行钻研,以期有所收获。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系副教授骆伟先生先后发表了《论地方文献的特点》等较有价值的文章,堪称是地方文献领域的核心人物,他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的水平。

结合前面提过的另外19篇实践性较强的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可知《图书馆员》、《图书馆学刊》和《图书情报论坛》可算作是地方文献领域的核心期刊;结合论文作者情况,更可发现核心期刊中发表了一些重要作者的较有价值的文章。这些期刊也标志着地方文献研究的水平和发展,借助这些期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现状。

表3

发表论文(篇)

发表相应论文数的期刊数及期刊名

4

3

2

1

1 《图书馆员》

2 《图书馆学刊》《图书情报论坛》

3 《广东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四川图书馆学报》《云南图书馆》

5 《陕西图书馆》《图书馆界》《青海图书馆》

《图书情报知识》《江西图书馆学刊》

(三)论文内容的信息量

尽管上面提到了大批作者的大量文章,但这些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局限性的,涉及的范围大多只是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类型、对象、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地方文献的收集利用等基本工作方法。25篇文献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体只相当于其中一、二篇重要文章的信息量,内容局限于同一论题的争论、辩驳中,未能取得一致或有所扩展,这也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明证。

另外,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之一的朱积孝先生虽曾前后发表过3篇文章,但3篇的内容几乎雷同,只有个别非实质性的删节或变动,这显然是同一信息的重复使用,这也同样说明了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成熟、不完善和混乱,这种情形大大阻碍了读者和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信息量的摄取。

二、研究内容综述

前面已经提到,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内容局限于几个方面,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非常的不成熟、不完善。这些方面包括:

1.基本理论研究:地方文献的概念、类型、特点、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历史的发展等;

2.收集、管理及利用:收集的途径、方法、搜集方案、搜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分编、管理及提供利用的问题;

3.地方文献学和地方文献工作;

4.民族地方文献及现代地方文献;

5.地方文献工作实践:具体地方、具体馆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情况。

下面将就上述各方面内容分别加以归纳。

(一)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就是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问题。据刘子明统计,目前有50多种概念提法,几乎有一篇文章、就有一个概念。但在地方文献的本质上仍有共识――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带有地方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

然后是地方文献的分类,更是众说纷坛,各种分类方案及结果纷纷出台,令人眼花缭乱。 这里较能接受的提法是应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其中最通用的一种标准即是按著作形式划分,可得出地方志、家谱和族谱、地方地图和图片、地方史论论著、地方年谱、地方资料汇编、地方辞书、地方索引目录、地方年鉴概况、地方文告传单、地方档案、地方笔记、地方墓志、碑刻和拓本、地方传记、地方印章、票据和表格、地方信札、地方文物介绍、地方丛书、地方讲话录音、地方纪录电视电影等20类。

地方文献的特性是区域性、保存价值和实用价值、广泛性。

地方文献的作用是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咨询和决策服务,为修志提供史料和为专业史研究服务。

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数学方法和情报学方法。

对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业务专长要求是应系统掌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了解文献概况和服务对象的专业。

地方文献的历史发展(略)。

上述五方面内容或是名家达成共识,或由笔者权衡各家、综合互补而得出,基本描述了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概貌。

(二)收集、管理和利用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应从三方面着手,即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深入调查访求,与档案馆、博物馆分工收集;指出地方文献工作者应注意学习有关知识。

地方文献收集应首先确定详尽周密的收集方案;确定适当的收集方法:筛选、缴送、征集、访求、采购、复制、复印、摘抄、剪辑和寄托等;然后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确保收集资金。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下列几方面: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宽与严的关系、主体与参考的关系、分工与协调的关系、藏与用的关系。

地方文献收集的原则是地方性原则、史料性原则、兼收并藏的原则和适用性原则。

建立地方文献的意义是: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的自然趋势,是突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是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需要,是建立地方文献的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关于地方文献的分类,可行的办法是采用集中归类。为解决地方文献分类“难”和“乱”的问题,则应对其进行单独归类,然后增设一套地方文献目录,既可分散于各类查找,也可集中查找。

地方文献管理实行分散收藏,即按内容分藏于各类,但可按集中归类目录快速查找。

地方文献的利用率极低,针对其原因,应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收集工作,增加馆藏,转变重藏轻用的思想,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宣传报导和横向联系,发挥读者积极性,注重信息反馈和加强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

(三)地方文献工作和地方文献学

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地开发、科学地整理和有效地利用的一种过程。

地方文献学是研究区域文献的形成发展及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以区域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的原理为基础,探讨区域文献如何系统地开发、科学地整理和有效地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地方文献要成为一门科学,需对它的概念、范围、特点、作用、类型和整理利用规律等,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去研究,只有深刻认识和高度的理论升华,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构筑一门学科。

(四)民族地方文献和现代地方文献

民族地方文献是指不受载体、形式、出版方式限制的、能反映一个民族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方面,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历史和现代文献。收集民族地方文献应注意处理民族地区图书馆与博物馆、文物馆及档案馆之间的矛盾,注意处理收藏者个人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现代地方文献包括本地和籍贯属本地的现当代文化人士著述;近年来本地著者及文化人士著作、作品;公开发表的各种译著、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杂文、美术作品、摄影书画作品等;各种学、协会及史志机构编辑出版的各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现代地方文献收集中应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应密切与出版部门的联系,掌握最新出版动态;要抓住时机,及时收集;要制订与收集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制订有利的对策。

三、关于地方文献领域的几点看法

从上述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经验描述阶段,只是就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及一些实践工作进行探讨,未能达到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理论研究的水平,未能形成理论体系,是远不成熟和不完善的。

关于地方文献的最基本问题,如其定义及分类,众口不一,各执己见,不能形成共识,也没有一种有力的说法统率各家。这种争论说明这一领域的不成熟,甚至说明它还刚刚起步,需要一点一滴地进行努力和深入的研究,使其不断发展完善。

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从作者、成果以及影响程度来看,是较为分散、较为薄弱的,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核心作者群,未能有成形的理论成果;从研究内容看,只限于低浅层次、限于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的探讨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

该领域中只提出了建立地方文献学的建设和设想,提出其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指出形成学科的条件和途径。缺乏强有力的学科理论基础,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较强的专门研究队伍,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或指导,缺乏形成学科的基础。

上述提及的是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现状和问题,地方文献研究的发展有待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地方文献是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它直接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文献情报服务,它为经济建设提供咨询与决策。地方文献研究不仅在当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效益意义,也有着极大的迫切性。这一领域是大有作为的。

要发展地方文献事业,需要建立起核心机构,统一指导和从事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工作,汇集各方面的成果,达成协调共识;组织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不断深入地探索研究和填充空白,不断扩展研究范围;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学科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各参与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早日建立起一门成熟的地方文献学学科。

参考文献:

1.骆伟。论地方文献。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13-21

2.韩朴。关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基本理论的几点探索。图书馆学刊,1989(2):3-37

3.黄明。地方文献工作管见。图书馆,1989(4):22-26

4.张炎林。谈县市馆地方文献工作。图书情报论坛,1990(1):60-62

5.骆伟。论地方文献的类型。广东图书馆学刊,1990(1):48-51

6.骆伟。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图书情报论坛,1990(1):34-36

7.朱积孝。地方文献工作概论。陕西图书馆,1990(2): 6一12

8.杨锐明。对民族地方文献收集的几点看法。云南图书馆,1990(2):26-29

9. 韩朴。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图书馆学刊,1990(2):13-15

〔出处〕 《山西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4期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篇三

1. 1地方文献研究重点

地方文献研究重点从重视实际工作和重视文献收集、整理转为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研究占主要,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藏用兼重”的观点。近年来(1990一1995年)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文章共有20篇,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章为23篇,相比于前四十年的8篇和9篇[3]都有很大增加。这是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加强和实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以地方志文献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地方志研究论文共28篇。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志文献总量为各类文献之首。以1949.10-1992.12时间段为例,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和内部印发的地方志及专业志共9,500余种[4](其中不包括台湾省的数字),这极大丰富了地方文献的收藏内容;而新方志随“盛世修志”的热潮不断涌现,我国历代所修志又保存较多,从数量优势上保证了新、旧志的研究。

同时,地方志研究随专业刊物《中国地方志》的创办和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更为火热。这一时期,地方志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地方志收藏、检索、利用、地方志工作现代技术应用,地方志编纂以及地方志事业等,既有专论性文章,又有总论性文章。比较突出的有中科院图书馆集体撰写的《稀见中国地方志的文献价值》,黄晓芹、邓小川的《中国地方志工具书及方志文献检索》,张振中《也谈地方志》,周迅《服务当代 有益后世――新中国的地方志事业》等。

除对地方志研究外,其它各类地方文献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强。尤小明的《发挥音像制品优势 充实广西地方文献》一文对音像制品类地方文献提出了重视。杨锐明《试论家谱的特征与搜集利用》,朱积孝的《说谱录》,李凤棠的《地图的基本特征及其著录问题》等涉及了谱录、地图等文献类型。随着实际工作中利用的需要和开发的深入,各类地方文献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是必然的。

近年来还出现了对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和工作各阶段各时期进行总结的总论性文章。如刘子明、赵善桂《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子明《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桔佩瑜《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等。

1.2地方文献理论研究

首先,在地方文献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产生了争鸣。在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方面存在争议。黄友铎定义地方文献为“反映人类群体在某一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的活动方式的记录以及在内容上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精神产品”,[5]强调了地域性、资料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陶晖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则比较趋同于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两点;骆伟在《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一文中提出了“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广泛性、翔实性”五大特点;柯平随后在《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划分》一文中提出了“本质特征是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一观点。在地区性资料性这两点上是广泛认同的,而其它特点仍有争议。

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划分上,陶晖在其论文中提出的“内容上的地域性”[6]作为划分标准,理论上是科学的,然而实际中仍需详细界定。易雪梅、吴喜峰在《地方文献刍议》中进一步对地域性作了阐述,含有“行政与自然划分”的区域范围标准。更多的文章则结合业务工作特别强调对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和艺术作品的重视。此外,地方文献中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等也被要求反映地方内容才收。

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方面。柯平提出了“内容划分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划分的主要标准”[7]这一观点,以形式划分为主要标准,以内容划分为次要标准。陶晖也提出了“以知识性内容,内容载体,以及两者结合的记录手段构成的要素决定地方文献划分的不同标准”[8].在类型划分上更深入了。

其次,对地方文献事业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柯平在《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中对地方文献事业形成的依据,即“社会化、目标化、系统化”进行分析,对地方文献事业构造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我国地方文献的建设道路提出了很有特色的看法。

第三,地方文献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出现。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为信息管理系)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相近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撰写了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如张晓华《近现代安徽地方文献研究》,黄鹤凌《当代湖北地方文献研究》等。

1.3地方文献业务研究

近年来,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仍是重头,1990~1995年,这方面的文章共有51篇。其中大多数是论文作者对自己多年从事实际工作、采访、收集、整理、保存等经验的总结,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包括对收藏整理的特点、原则进行的初步探讨,如张勤《简论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等文章,还有对地方文献的采访收集方式,途径以及收藏的范围、价值进行的。总结、重点是对地方文献收集方法的讨论,如朱积孝《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盂银贤《地方文献收藏初探》,单国玲《浅谈我国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等;再者是对现代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重视,杨锐明在《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中提出要重视“现代地方人物著述和现代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针对现代地方文献分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兼顾类型多、品种杂,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措施。

另外,1990 ~1995年间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开发进行讨论的文章共23篇,文献的功用日渐受到重视。大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光窑《黔西南州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之我见》,王才《提高县馆文献利用率的途径》,李诚《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包和平《也谈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王晋卿《地方文献整序研究)等。

2 未来地方文献研究之展望

2. 1地方文献研究之不足

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一方面有长足进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文献研究队伍分散,学术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研讨。地方文献研究自发性强,出于教学需要或具体工作的临时要求,研究队伍稳定性差,进行合作研究的条件不理想。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地点,研究领域分散,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地方文献的协调组织机构,学术交流研讨不易进行。六年中合著文献仅8篇,研讨会论文和地方性协调工作的论文仅3篇。另外,地方文献研究吸收各种研究成果方面做得不够,论文自引率和他引率都很低;论文引文的论著为多,期刊论文较少,外文文献则更少,导致研究缺乏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争鸣。

研究内容的结构失衡明显。虽然论文数是较前四十年有较大增加,但是研究广度和深度的。论文所占比例大小。从宏观而言,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方面的论文极为缺乏,这类指导性文献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文献研究论文内容单一的不合理循环;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很冷,缺乏对地方文献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对各类文献的总体工作和地方文献事业研究缺乏。就微观而言,各类型地方文献研究失衡,非书资料中视听文献,光盘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研究少;对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仍然没有很重视。

地方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文献工作中关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少,在将电子计算机、通讯、缩微技术和光盘贮存、检索以及利用网络相结合这一工作途径上我们的研究非常缺乏,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和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加重了地方文献工作和实际需求的脱节。主要是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开发的盲目性和工作低效率,投资效益不好;缺少对用户跟踪调查和利用反馈研究,无法准确细致评估工作成效,改进工作,导致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停滞。第三是地方文献的检索和报道体系研究少。我国地方文献书目以手工编制为主,各种类型文献宣传、报道,检索体系不健全,研究论文少。除了对地方文献知识单元揭示的现代化检索工具缺乏外。各单位、各部门的开发研究分散,成果推广不力也是一大缺陷。1990年湖北省馆研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索系统”虽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但其应用、推广仍有后期工作。

2. 2地方文献研究世纪末之方向

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地方文献论文,笔者认为地方文献研究在世纪末会有以下发展:

重视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地方文献基础理论研究,确定地方文献领域中一系列学科概念范畴和基本术语,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讨论学科性质、评估学科地位;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研究体系,拓宽研究的宽度和加深深度;广泛吸收国外地方文献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国内研究水平,认清本学科发展态势。

加强学术交流机构建设。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建立起地方文献研究的全国性协调组织,可归属中国图书馆学会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将国内现有各省、市地方性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协调组织,形成地方文献工作网络,制订地方文献发展规划,协调地方文献研究;在发展中根据长远利益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工作;组织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促进理论和实务共同发展等。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来建立某些专类地方文献研究机构,扶持并指导其工作。

地方文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地方文献研究从工作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转化。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功能, huzhidao.com 虎知道…要求理论研究者多深入实际,务实求真,业务工作者多思考,互相交流。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引导地方文献业务研究和业务工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研究。加大力度对知识单元型地方文献的开发,不断拓展对地方文献多层次、全方位地报道,揭示,走联合开发,网络化开发之路。加强对现当代地方文献各领域的系列研究,形成开发产品,发挥其现实功效,注重开发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重点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环节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对现代化工作问题进行探讨,而非纸上谈兵或退避畏难,以此来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率、收益,使地方文献工作和信息化进程更快地与社会合拍。 重视用户培训。在培养用户开发利用意识的同时,培育用户独立检索、利用能力。所以采取普通用户和特定用户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拓宽地方文献工作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的“含金量”。

主动进行用户需求研究。根据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并规范地方社会需求,使地方文献工作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之路,主要通过细化需求研究,采取个案服务和跟踪预测服务等工作方式。

加强地方文献专业队伍的建设。当前需要的地方文献工作者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地方文献研究队伍中高学历,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际中摸索一套实用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教育和进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时。要大力加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者和业务队伍的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注释

1刘子明,赵善桂。 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1994.(3)

2 数字来源。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暨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以下资料统计所得,以后数字未注明者均同。

1990~199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资料室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题录》

1992~1993年中国社科院文献中心《中国社科文献题录》

1990~1995.8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1995年全年各主要图书馆学专业期刊

3 同1

4 全国地方文献工作协作组编,中国新方志目录、前言,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5 黄友锋 论地方文献 图书馆员,1992.157

6 陶晖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藏,1991.5

7 柯平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8 同5

参考文献

1 朱积孝 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 图书馆学刊 1990,(2)

2 韩朴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 图书馆学刊 1990,(2)

3 骆伟 试论地方文献的类型 广东图书馆学刊 1990,(2)

4 骆伟 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 图书情报论坛 1990,(1)

5 阳剑宏 建设地方文献专题讲座 图书馆界 1990,(3)

6 柯平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7 刘子明 论地方文献的概念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1,(3)

8 柯平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 图书情报知识 1992.(2)

9 杨锐明 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2,(4)

10 黄友译 论地方文献 图书馆员 1992,(5)

11 刘子明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 1993,(4)

12 王普卿 地方文献整序研究 图书馆 1993,(1)

13 易雪梅、吴喜峰 地方文献刍议 图书与情报 1993,(2)

14 刘子明、赵善桂 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 1994,(3)

15 诸佩瑜 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 图书情报论坛 1994,(4)

16 李诚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诹议 图书馆学刊 1995,(4)

17 吴春来、谭荣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简论 图书馆学刊 1995,(3)

18 陶晖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大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藏 1991,(5)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特色文献信息网上建设研究 篇四

摘 要 本文探索基层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共享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以及在著作权法制约下的运行规则,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最有代表性的因特网已将触角深入到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美国的IBM的信息网络向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个城市提供网络信息服务,随属网络有4000多个,用户100多万。目前我国由国家授权运营的互联网络有4个。中国国际互联网骨干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科院百所网、中国金桥网。其中,中国教育科研网已连接200多所大学;ISP(我国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在国内异军突起,目前全国已有各种ISP107家。据“中国因特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会”提供的资料表明,1993年上网用户仅个,到9月已增长587.5倍,达到100多万用户,有2000多个单位注册域名建立了网站。其中,县或处级研究所图书馆已有2000多个使用业务管理的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系统,250-500个图书馆已连接全国的通讯网络,并为读者提供网上文献信息服务。据我国信息部官员预测,19我国上网人数可达300多万。 4月,中国数字图书网开通后,上网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另据《中国数据库指南》的统计显示,我国已有1038种数据库,其中文摘型数据库690种,书目型数据库348种。目前开展的网络服务主要有电子咨询、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图书馆等。

但是,我国因特网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软件开发跟不上网络发展,适合人们使用的完善的中文运行环境至今还相当单薄,事实上基于网络方面的应用软件所占市场份额少之又少;费用高、信息乱、速度慢,多数信息仅仅是将其它媒体上的信息复制到网上或从网上下载,缺少二次加工,也缺少检索途径;我国ISP无论是网上信息内容还是服务范围都力争一个“全”字,但大都缺少特色,搞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信息泛滥,用户群没有规模增长;一些上网较早的市(地)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陈旧,网页呆板,缺少吸引力等。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已有国家授权运营的4个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呈不断攀升趋势的众多市(地)级以及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网上特色建设。

山西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篇五

文艺界有句熟语: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学艺术,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中,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才可能大放异彩。其实,将这句话移植到我们地方文献工作方面也非常恰切。地方文献资源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文献的特殊资源,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非它性。近几年来,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受到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格外重视,其力量之源正在于此。突出馆藏特色,强调特色服务,关注地方文献工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山西地方文献资源有着许多别省所不具备的鲜明特色,努力地经营它们,山西的地方文献工作一定大有可为。

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主题检索初探 篇六

一、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源

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是中文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研究文献是指本地与外地出版的某一地域或区域的内容的文献,建立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是为了使用户全面了解某一地域或区域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信息,便于用户进行地方研究。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中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地址:中文参考文献【最新6篇】https://www.ganyrc.com/a/101635.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照检查材料精选6篇

    上一篇作文: 宽容议论文(精选9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中文参考文献【最新6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中文参考文献【最新6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