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端午节微信软文【优秀4篇】

时间:2023-06-26 17:08:03 | 来源:语文通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祝福语吧,祝福语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增进和交流。怎么写祝福语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4篇《端午节微信软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端午节微信软文 篇一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节微信软文 篇二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虎知道www.huzhidao.com虎知道,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而“吃粽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端午节微信软文 篇三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端午节微信软文 篇四

端午节,在农家一直与吃有关。主角是粽子,配角更丰富。咱们来唠叨一下,看看与自己故乡是否相同。说实活,我不会做,美食家也论不到我。但故乡会吃的`品种我知一二,能上餐桌的就不说了,只捡本地几种上不了台面的告诉你。

端午节,家乡地里洋芋(土豆)熟了,当年品种多的很,洋洋芋、红洋芋、乌洋芋、脱毒洋芋……。现在地里种的,不晓得叫啥名了,反正产量高,个头大。喔,说岔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洋芋地里柳生(野生)的一种菜,当地叫灰绿苗。

茎呈灰绿色,以嫩为主流,最高约二尺,大多半尺高。叶绿色,每株肥瘦都一样,顶端近中心叶呈粉红色。手摸似有细颗粒感,能抹下,少时,抹粉红色涂脸上自化妆,叫红脸兜兜,扮可爱。这野菜在洋芋成熟时,它刚好也成熟。水灵通透,手掐叶带嫩尖茎,不洗自然干净。从沸水中一过(家乡人叫胆一下),茎叶变软,呈碧青色。直接上佐料凉拌,叫凉拌灰灰菜。好了,这道菜是配角,注意颜色哈。

洋芋呢,自然少不了它。它是农家人手中的千变妖精。主流做法也不说,单说非主流。将之切成丝条,粘上面,加个鸡蛋。油锅一炸,叫洋芋巴巴,也称洋芋馍馍。金黄色,巧媳妇儿炸的巴巴,能透过巴巴看见对面人吃的正上劲。吃时用一手接在嘴下,怕掉了,可惜了噻。不能忘了,端午节黄膳正肥,用洋芋慢火焖,专等揭锅盖的那一刻。唉哟喂,扑鼻香!那味道有谁能忘记?

白黄色洋芋蛋蛋中,有小段麻色的黄膳条,这时,洋芋已完全被黄膳渗透,失去了本色。神仙也吃不出哪为黄膳,哪为洋芋。此时,你就尽情流口水吧,假若在桌上你还装清高的活。

房前地坎边,农家种花少,随手栽几丛佐料很常见。这边先掐几把川芎吧,用清油(菜花油)炸它一豆腐篮子,装上七八碟子太容易了,吃不了,可以兜着走哇。

到房屋则边,再掐几把小霍香,同样工序,同样的结构。只是川芎呈叶状,小霍香茎脉更清哳,特显叶脉精神,全是黄青色。

黄金叶凉粉上来了,深灰色,色泽透亮,模样光滑。用筷子好象不易夹稳,用力夹,断了。这是道柔软与力道相结合的菜,薄片片,不可能用勺子吧,那样有失大雅。你就呼吸调均匀,如太极高手,柔刚相济,它就顺势滑入口中,再滑入喉咙,直达你胃。忘了嚼,没关系,留下那千转百回的味儿,就大功告成。

该主角上桌了,剥开青色包裹,白色粽子自是高傲地。人们一年一次的追捧,哪能不拿个派头呢。农家人眼中冒似没有高低贵贱的念想,用浓稠的蜂蜜往白粽子身上一浇。不好意思,黄中透白,白上裹黄。眼里尽见流着的黄,嘴角只留甜死个人的蜜,粽子的真本全输给了这甜。不服气,莫法的事总会发生的。

该上汤了哈,黄色,青色,绿色,白色。剩下就是围桌儿的人,个个呈饥饿色,雅相少哦。哪里记得,那个美人儿白娘子喝了今天的雄黄酒,坏了大事?

仿若桌边围观羡慕的猫,仰望着人们不停的嘴,谁记得它哟,你等哈。那个狗儿不叫不吵,躲在桌下,不停吃人们落下的美食,狗是聪明的。那些鸡就招人厌了,挤在脚边,啄呀啄,一开心就咕咕高唱,切!少不了人们吼:老鹰拖的,滚!这下好,鸡飞起来,灰也来了。好在全是自家人,用手挥一挥,再骂一通挨刀的鸡,继续吃。菜入味了,这些都是小事,过节嘛,高兴就好哇。

汤,就是门前小河里的麻鱼,和落下的树叶子一个颜色,叫木叶鱼,几辈子也长不大,天生娇小。这是真的鱼,不是县城满世界叫卖的假鱼。河中抓鱼,农家人老老小都会抓。严格讲叫捞鱼。河浅水清,什么也不要,用撮箕在临树的浅潭向前一撮,一端。哈哈,撮箕中活蹦乱跳的鱼就有了。三撮二撮,二三斤大乍长的木叶鱼坚决没有问题。这些小鱼儿,除烧鲜美的鱼汤外,又炸。

你说,还想来点什么,才配这个端午节?

如果你没意见,那就迅速的来,太阳快偏西喂,不能等你太久。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端午节微信软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端午节微信软文【优秀4篇】https://www.ganyrc.com/a/102064.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win7开机动画 win7开机动画怎么关闭【优秀4篇】

    上一篇作文: 酒文化基础知识(优秀3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端午节微信软文【优秀4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端午节微信软文【优秀4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