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5篇】

时间:2023-07-01 08:36:13 | 来源:语文通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5篇《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被父亲毁掉的初恋与两次婚姻 篇一

等到1943年斯维特兰娜读莫斯科大学,她选择专业也无法顺遂自己的心愿:喜欢文学的她,在父亲的命令下改学历史。毕业后,斯维特兰娜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成为教授苏联文学和英语的老师,之后还曾做过文学翻译。

同时,她的初恋也受到父亲的强力干涉。1942年底,16岁的斯维特兰娜在一次聚会上,结识并迷上了40多岁的电影导演阿列克谢·卡普勒。斯大林讨厌他的犹太人血统,而且认为这个莫斯科着名的“情场高手”惟一的本领就是擅长勾引女青年,当着女儿的面,斯大林把卡普勒写给她的情书、照片、小说文稿、新剧本统统撕掉。卡普勒也为这场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后被强制关押了10年,直至斯大林去世后才被放出来。

1944年,斯维特兰娜再次爱上一个犹太人。这次她果断地先斩后奏,跟曾经的大学同学格利戈里·莫洛索夫迅速结婚。无可奈何的斯大林对此的回应是:“是的,春天来了,见你的鬼,你愿意怎样就怎样吧!”1945年斯维特兰娜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约瑟夫。但1947年两人还是分手了。离婚后,莫洛索夫很快被单位开除,父亲也遭到清洗,据说仅仅是念在他是自己外孙的父亲的分上,斯大林才没置他于死地。

1948年,斯维特兰娜再次结婚,丈夫是当时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两个“官二代”联姻,婚礼极为盛大。“(我们)婚前甚至没有约会过。当时父亲年事已高,我不能总是违背他的旨意。”婚后第二年,女儿卡佳出生,但这桩格外“门当户对”而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不久就破裂了,1952年两人离婚。“父亲对此极其不满,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明白,我总是做那些他不喜欢的事。”斯大林当时已身患重病,无力干涉太多,不过父女间的不愉快还是显而易见。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中记下,1952年的新年晚会上,斯大林扯着女儿的头发强迫她跳舞。

1953年3月2日,几个月都没见到父亲的斯维特兰娜,在社会科学院的法语课上被带走,带到当天凌晨中风的父亲的软榻前,他已经无法说话了。3天后,斯大林死了。斯维特兰娜后来写道:“我感觉自己从来不曾是个好女儿,从来没有给这个孤独的灵魂、这个年迈的被世人拒绝的病人以任何帮助……”“曾经27年,我是父亲在精神上走向毁灭的见证人,我亲眼目睹了人们逐渐离他而去。慢慢地,他变成了一尊阴沉的塑像。”

斯大林去世后,斯维特兰娜仍享有父亲生前给予的待遇,比如公车和别墅。但反对斯大林的运动不久便开始了,1957年斯维特兰娜将名字改为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从母亲的姓氏;同年,她向政府提出收回对自己的一切特惠待遇。

斯大林的宠爱渐渐成为枷索 篇二

在斯大林的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斯大林的书信中,他只对女儿才使用亲昵的称呼。1926年2月28日,斯维特兰娜降临人间,父亲斯大林已经47岁了,他格外用心地为她取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斯维特兰娜,意思是“光影”,源于一首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要知道那时候苏联干部的子女不是叫“奥克佳布里”(十月革命),就是“玛佳”(五一劳动节)。一时之间,苏联数千名新生儿都因之起名为斯维特兰娜。

斯大林经常抚摸、亲吻、赞赏女儿,亲切地呼唤她为“小麻雀”,但不是一切都像童话那样完美无缺。1932年,斯维特兰娜的母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在一次晚宴后,回到自己房间,朝头部开枪自杀。原因众说纷纭,已然成谜,最后斯大林下令严厉封锁一切相关档案,党内的公开说法是娜杰日达患有“精神病”。6岁的斯维特兰娜被告知母亲死于急性腹膜炎,那时她对死亡还一无所知。10年之后,斯维特兰娜在学习英语时,从一份外国报纸上才得知母亲死于非命。

妻子死后,斯大林对女儿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他甚至称女儿为“女主人”,并吩咐她给自己发命令,例如:“我的第一秘书斯大林同志。命令你允许我和你一道去看电影或者看戏。女主人谢坦卡(斯维特兰娜的昵称)”——这是斯维特兰娜儿时常常玩的游戏。但随着她渐渐长大,这种强烈的爱更像是令人窒息的绳索,父女代际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后来的第三本自传《遥远的乐声》中,斯维特兰娜回忆:10岁时,斯大林让她读《联共(布)简明历史教程》,可她认为这本书非常无聊,让父亲很是生气。“23岁上大学时被拉进党组织,党史考试却不及格,这使得学校的党组织大为尴尬。我总是和着自己个人主义的乐声,踏着另一种节拍前进”。

在个人生活上,斯大林也古怪地对女儿的衣着横加干涉,如同过去对妻子一样。按照斯大林的命令,裙子的腰部要宽大,要像睡裙一样宽松;穿短裙或穿短袖毛衣,都是犯禁的,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看见女儿的胳膊和膝盖。当斯维特兰娜从少先队夏令营给父亲寄来一张身穿短裙的照片时,斯大林勃然大怒,用红铅笔在照片上画了个大叉,又在背面写道:妓女!”并派飞机寄回。

斯大林次子瓦西里:41岁狱中酗酒暴毙 篇三

瓦西里出生时家庭就并不平静,1921年3月24日,母亲娜杰日达将他产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家小医院里,而不是克里姆林宫医院。因为分娩前,她和斯大林刚刚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以至于她赌气离开家。相比第一个儿子,斯大林对瓦西里态度更为和蔼,但也很少陪伴他。瓦西里感情上极为依赖母亲,直到他12岁那年,娜杰日达自杀。妹妹斯维特兰娜后来回忆说:“母亲死时,他崩溃了。她是他的爱和他的保护伞,母亲是他的一切。”

瓦西里逐渐变成一个“问题男孩”,始终不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很差。斯大林曾在一封给家庭教师的信中写道:“请对瓦西里尽量严格些,别怕那个任性的小子用错误和敲诈的方式威胁您,甚至别怕他用自杀来威胁您。”长大的瓦西里迷恋上酒精与女人。他结过3次婚,留下2个孩子。

但作为斯大林的儿子,这种耀眼的身份终不至于被无声地“埋没”。1938年从军事航空学校毕业后,瓦西里进入空军。1943年他开始走向发迹之路,22岁的他已成为飞行员管理部门的指挥官,指挥过一个师。1948年,27岁的瓦西里即晋升为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一年后,由父亲斯大林亲自签署命令,授予他中将军衔。这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顶点。

但1952年一次飞行检阅失败,父亲斯大林又亲自将他撤职,当着最亲近的助手狠狠骂他:“不学无术”,“傻瓜、笨蛋”。失意的瓦西里开始呆在家里喝闷酒,从此一蹶不振。斯大林去世前,瓦西里曾向兄弟阿尔焦姆·谢尔盖耶夫(斯大林收养的义子)说:“我只有两条路:要不这样,”边拿起手枪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要不这样,”边用手指比划成酒杯状。

一语成谶。1953年4月28日,斯大林去世后不到两个月,32岁的瓦西里被捕入狱。罪名至今难以说清,有“打人酗酒”、“滥用职权”,也有“背叛祖国,反党反社会主义”。有分析称,这跟一向有反抗精神的瓦西里知道太多而又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关。1955年9月,瓦西里被判8年徒刑。

期间瓦西里曾有过一次可能被释放的机会,但最终还是擦肩而过。1960年1月,苏联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和总检察长鲁坚科联名上报苏共中央委员会,请求特赦重病缠身的瓦西里。不久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亲自接见了他,时任克格勃侦察处处长奇斯季亚科夫回忆,这位40岁的前将军模样极尽落魄。4月9日,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伏罗希洛夫也找他谈心,劝他戒酒:“现在你还是浑身酒气。我这辈子酒鬼见得多了,知道都是些什么货色。如果你不思悔改,你就彻底没救了。”

4月13日,谈心记录放在了赫鲁晓夫办公桌上。第二天,苏共中央委员会就收到鲁坚科和谢列平的密函建议撤销主席团做出的提前释放瓦西里的命令。函中称:“尽管苏共中央作出担保,但瓦西里·斯大林仍经常喝得烂醉……还发表反政府言论,诬蔑个别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久前,瓦西里醉酒驾车,撞上了日本大使馆的汽车,本人肇事后逃逸……近日,瓦西里·斯大林还私自拜会中国大使馆……”赫鲁晓夫看完后,一边骂,一边问身边亲信:“我们该怎么办?继续关押他,他会死掉;不关押他,他也会死掉。”

瓦西里再次被投入监牢,1961年被流放喀山,判其再服刑5年。狱中,他被强制改名为瓦西里·朱加什维利(斯大林的原姓),不允许他姓斯大林。1962年3月19日,瓦西里因“酒精中毒导致动脉硬化引发急性心脏病”,撒手人寰。5天后即是他的生日,那天,克格勃当地分局为其举行了简单葬礼,整个葬礼花费426卢布零5戈比。

出逃美国,公开谴责斯大林 篇四

1963年10月,斯维特兰娜与来莫斯科治病的印度共产党员布里杰什·辛格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柯西金反对她嫁给一个外国人。在反复的拉锯战中,1966年辛格因肺结核离开了人世,他们终没能得到一张合法的结婚证书。斯维特兰娜随后表示希望能到爱人的故乡去,将他的骨灰洒向恒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柯西金终于同意了她的出国申请。

把辛格的骨灰撒到恒河后,斯维特兰娜躲开苏联克格勃方面的跟踪,在1967年3月6日——原定回苏联的前一天,她跟谁也没打招呼径直走进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一开始,使馆工作人员还以为这是个玩笑。美苏关系其时正逐渐转好,政府也担心贸然接纳她是否会损害外交关系,但最终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还是决定将她接到美国,不过要求一切低调。美国中央情报局马上派员到印度接应,斯维特兰娜经意大利转道瑞士,住了6星期后抵达纽约。上飞机前,斯维特兰娜最后一次答复:不后悔。

据有的资料显示,当时苏联克格勃曾一度对斯维特兰娜动过杀机。斯大林的女儿要到美国寻求保护,这一性新闻无疑具有太多象征意味的解读。柯西金回敬她是一个“有病的人”,赫鲁晓夫认为“她向苏联制度的敌人提供了笑柄”,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把这看成是“红色公主”对自己父亲和国家的背叛。

至于出逃的原因,斯维特兰娜谈及寥寥,在自传中也仅只言片语地提到,部分原因是认为当局虐待了辛格。此外,“当时有一些人去了美国,我想效仿他们”(赫鲁晓夫下台后,他的儿子也去了美国)。1967年4月,斯维特兰娜抵达纽约,她随后举行媒体发布会,宣布永远不会再回苏联,并高调地发表一系列演说,公开谴责苏联当局。她指责父亲斯大林是“道德和精神的恶魔”,苏联体系“严重腐败”,“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一个后果严重的悲剧性错误”。

1970年,斯维特兰娜再次坠入爱河,这次的对象是一位美国建筑师维斯勒·彼得斯。巧合的是彼得斯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的前妻就叫斯维特兰娜,他们见面就是前岳母有感于此而撮合的。3周后,他们举行了婚礼,拉娜·彼得斯成为斯维特兰娜的新名字。当年,44岁高龄的她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奥尔加。然而生活还是不能一切如意,斯维特兰娜因丈夫凡事听命于前岳母而屡屡爆发冲突,1973年,这场“闪婚”便走到了尽头。

1978年11月20日,斯维特兰娜宣誓加入美国国籍。而早在1969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就已决定剥夺她的公民权。她甚至注册成为共和党员,还给自己最喜欢的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捐了500美金。

斯维特兰娜:父亲斯大林毁了我的一生 篇五

1967年3月6日,无疑是斯维特兰娜一生中极富戏剧性的一个转折点,这位苏联前铁腕领导人斯大林唯一的女儿,在这天通过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辗转“叛逃”美国,一时轰动世界。为此她与自己留在苏联的一双儿女阻隔了17年,直至1985年才重返祖国。

她早早便总结自己的一生:“我这一生太沉重了,沉重得不堪倾诉,更不堪活下去。”她的一生,比小说和电影无疑更跌宕起伏,但传奇的结尾却充满孤独与荒凉:斯维特兰娜于2011年11月22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因结肠癌去世,终年85岁。临终时没有子女在她身边,一星期后,她的死讯被女儿奥尔加通过邮件向媒体公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5篇】https://www.ganyrc.com/a/102648.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趣味谜语故事及答案【精彩10篇】

    上一篇作文: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7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5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斯大林子女的悲惨结局历史故事【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