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_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

时间:2022-11-21 13:00:22 | 来源:语文通

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48万人的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快达到负增长的警戒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_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2021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在人口出生率方面,2021年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了9‰,分别是海南、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江西、福建、安徽和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8‰。此外,陕西出生率也超过了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去年共有14个省份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的城镇化率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但广东的出生人口率达到了9.35‰,与云南并列全国第八。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比第二名的河南多出39万人。自2018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广东统计年鉴2022》,广东已经至少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东北、华北、中部、西南的川渝地区。此外,山东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13个省份中,至少有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为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2021年,我国人口保持平稳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首次达到千万级,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稳定。2021年末,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亿人,占总人口的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14.2%。

三是城镇人口增加较多。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多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仍有将近5亿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四是流动人口明显增加。2021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是5.0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增加885万人。

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中国还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减少,总量没有减少。

本文地址: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_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https://www.ganyrc.com/a/57768.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春节发红包的由来小知识2023

    上一篇作文: 2022年31省人口出生率出炉_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是什么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_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31省人口出生率最新发布_哪些省份人口负增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