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最新8篇)

时间:2023-04-05 08:55:59 | 来源:语文通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8篇《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屈原的小故事 篇一

有一个儿童故事,说是屈原小时候帮助过一个老奶奶。小时候的屈原很是调皮,跑在路边玩的时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背着一袋米,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恻隐之心,于是就背着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从这件事情上,既能看出屈原很尊重长辈,又能看出屈原的宅心仁厚。虽然说,故事本身的可信度是有待考证的`。

屈原和大米很有缘,除了背米之外,用来纪念他的粽子也是由大米做成的。也有一个传说,是他接济乡民的故事。

大旱年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屈原门口家的一块石头里面满满的全部都是粮食。百姓特别开心,觉得那是上天的恩赐,把那块石头叫做“神石”。屈原的父亲很奇怪,暗中调查之后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屈原做的。屈原不忍心看到人们吃不饱饭,看到人们挨饿,于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粮食偷偷的放进了石头里面。

屈原爸爸虽然觉得自己的儿子心地善良,但是同时也给儿子讲了一番人生道理。你可以帮人一时,却不能够帮助他们一辈子。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他们,那你就应该坐到一个能够替他们说话的位子上面,处处为他们着想,处处为他们做事。

屈原听到父亲的话之后很受触动,从此之后好好学习,终于做了楚国的大夫,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屈原的小故事 篇二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 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但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和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南方人赛龙舟。同时,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应出我国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后来屈原的主张受到了某人的反对,并且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听了,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便写了《离骚》、《天问》等不少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去请楚怀王到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诡计,进宫陈述,不料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城都。议和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楚怀王如期赴会,结果一到秦国就被囚禁了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死于秦国。楚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又来攻打楚国,楚衰王一见,吓得仓惶逃离京城,秦兵攻占城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死于秦国和城都失守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便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中。

江边的村民得知屈原投入汩罗江中,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不伤害屈原的遗体。

屈原爱国的故事 篇四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www.huzhidao.com>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跟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从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怀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他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这些诗作如今万古流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跟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跟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屈原的故事: 篇五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却没能实现。他因为比较正直不畏权势,受到了贵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一直都在争夺霸权地位。而屈原身为楚国大将,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之人。所以无意中得罪了很多权贵。

屈原的主张就受到了很多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人多力量大,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甚至诬陷于他。渐渐的楚王就疏远了屈原。本着振兴楚国抱负的屈原,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他对楚国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身为一名诗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转而投向他擅长的文学,借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之情。写出了《离骚》、《天向》等著名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纾解之情。公元前229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接着楚国派出了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秦王奸诈狡猾,居然意识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议和的。因为他想要得到楚国的全部领土。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冒死进宫去劝谏楚,他向楚怀王讲清楚了议和的利害。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信他的劝诫,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议和如期的举行了。到了议和的那一天,楚怀王如期赴约。一到秦国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楚怀王在囚禁期间,非常的痛恨自己。很后悔没有听信屈原的话。因为太过忧伤,三年后在秦国死去了。临到死前都没有回到楚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就派军去攻打楚国。楚顷衰王胆小怕事,仓皇失措下逃离了都城。秦军攻打到了郢城。

此时的屈原还在流亡的路上,听到秦军大破都城和楚怀王客死他乡的时候,他感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深深的感到楚国即将被灭亡的悲伤,而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于是他跳下了汨罗江。而当时在场的船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都纷纷跑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都来帮助打捞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赛龙舟。人们都从家中拿出粽子鸡蛋扔到江中,喂养江中的大鱼,为了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还有大夫把雄黄酒倒到江中,想要用来药晕江中的蛟龙水兽,让他们不要破坏屈原的尸身。据传闻不久以后,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被药晕的蛟龙。它的龙须上还沾着屈原的衣服碎片。人们就把这条恶龙拉上岸边,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然后把龙的筋缠在孩子们的手上。又用雄黄酒来抹在孩子的脸上,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在孩子脸上写一个“王”字。意图是让野兽蚊虫不要来伤害孩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一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他们到江边来划龙舟,向江里扔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屈原。从此以后,端午节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屈原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非常高深的,现如今也很值得研究。我们大家都应该深深的景仰他。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崇敬他的人非常多。就连一代纵横家张恒也对他非常敬仰。屈原深受大家敬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他对国家纯粹无私的奉献以及爱国之情,都深深的感动我们。他对楚国的政治影响巨大,虽然最后出,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美政思想依然流传在列国之间,深受大家欢迎。可惜居然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他的思想没有找到认同他的人。一生的报复只能随着汨罗江而滚滚东流。留下“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浩然正气。

屈原的作品形式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不要求对仗工整。反而充满着一股浪漫气息。语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楚国方言,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大多数都是用来赞美楚国人杰地灵,言词非常华美。语言形象生动,非常具有表现力。屈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代表。他一直坚持真理,坚持宁死不屈的精神和爱国的品格。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毅然献身,全力以赴的救治国家。虽然他没有被统治者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屈原的形象是一个爱国诗人。它是人们的理想,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高尚的气节和风骨,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无穷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和学习的精神。就连毛泽东也曾高度的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当代,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要大力的举办端午节活动呢。亲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帮助?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认为,虽然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爱国青年。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厚影响的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以及民族魂。现如今端午与元旦与中秋合并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纪念屈原,就是要让我们当代青年人都秉承爱国之心,景仰屈原,学习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故事 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但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和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南方人赛龙舟。同时,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应出我国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后来屈原的主张受到了某人的反对,并且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听了,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便写了《离骚》、《天问》等不少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去请楚怀王到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诡计,进宫陈述,不料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城都。议和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楚怀王如期赴会,结果一到秦国就被囚禁了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死于秦国。楚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又来攻打楚国,楚衰王一见,吓得仓惶逃离京城,秦兵攻占城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死于秦国和城都失守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便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中。江边的`村民得知屈原投入汩罗江中,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不伤害屈原的遗体。

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 篇七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中国的端午节,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屈原是怎样学习写诗的,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

小时候的一天,屈原正和同伴们在院子里踢毽子,玩得非常高兴。这会家里的随从过来告诉他,父亲要他回去,他拿着毽子来到父亲身旁。父亲告诉他,因为哥哥有残疾不能入朝为官,所以将希望都给予在他的身上。可是看他整天玩耍,父亲很担心他会因此误了学业。屈原说自己的功课已经做完了,父亲却说成才不能光靠天资聪明,从小还得有大志。

父亲决定第二天就送屈原去学宫读书,学宫是朝廷办的学堂,平常的百姓是去不了的。

第二天,父亲带着屈原来到学宫,屈原看到了先生正在教训一个学生,那个学生没有听先生话,被先生用尺子打手。屈原看到后很害怕,就告诉父亲自己不到学宫读书,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这会先生正好出来了。就这样,屈原拜见了先生,从此就在学宫读书了。

在学宫里读书,屈原最聪明,很听话,也很用功读书,写的文章总是受先生的称赞。

一次在课堂上,先生正在表扬屈原写的文章,先生发现屈原正在抄写什么,就问了他。屈原告诉先生自己抄写的是外面听到的一首诗,先生听后很高兴,就让屈原背出来。可是屈原背完后,先生听了很生气,因为屈原背的是一首民间情歌《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喜欢上了一个采野菜的姑娘,用诗歌来表达爱慕。

先生认为这是山野之人胡乱唱和的,都是野文,登不了大雅之堂,不应该带到学宫里来。屈原还是觉得这首诗不错,先生认为他是不听自己的话,学生应该以老师的话为训条,于是就用尺子责罚他。

一次屈原到野外玩,玩得正开心,就听到一位大嫂正在吟诗,他觉得很好听,就跑去问。这位大嫂告诉他刚才吟唱诗歌是为了想念在外征战的丈夫,屈原听后觉得这首诗很感人,就决定记下来。

屈原记下这首诗又被先生发现了,先生生气得又用尺子责罚他,屈原还是不肯认错,他觉得那些诗歌不是什么歪门邪道的,是民歌。受完罚之后,屈原来到郊外,他正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突然听到一位男子在吟诗。于是他跑过去问诗歌的由来,刚才那位男子吟的是《蒹葭》,是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屈原觉得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诗歌还在流传,好诗扎根在民间,所以他想着要学习这些诗歌。

从此,不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屈原都要到山洞里读《诗经》,读了整整3年。终于熟读了《诗经》305篇,从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屈原的小故事 篇八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屈原是哪国人吗?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吗?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哦!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最新8篇)https://www.ganyrc.com/a/85291.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6年级语文课堂反思优秀8篇

    上一篇作文: 关于班干部会议记录(优秀8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最新8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屈原(最新8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