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精选6篇

时间:2023-04-17 08:26:37 | 来源:语文通

王传喜事迹及精神具体是什么呢?王传喜先后荣获什么称号?获得什么荣誉呢?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王传喜简介 篇一

村支部书记王传喜,短短几年收到法院126张传票,自己垫付100多万为代村偿还集体债务,代村的焕然一新,离不开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村支部书记。

干部观看榜样7心得体会 篇二

《榜样7》专题节目,通过8位党的__大代表的典型事迹,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他们用榜样的身体力行,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本职,传承和发扬好“三牛”精神。同时,不断学习,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为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王亚平简介 篇三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说出了“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的金句,也说出了自己的伟大追求。

干部观看榜样7心得体会 篇四

《榜样7》通过展现中国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让我对榜样有了重新的定义,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就像是一个风筝,线在人民的手上”,这是路老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她甘于奉献,以人民为中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其他7位榜样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国家荣誉,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入党初心,都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来,有无数个革命先辈默默耕耘一线,扎根基层,不惜代价,不计报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一切,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铸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传承先辈榜样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勇于前进的精神,要树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工作理念,永葆入党初心,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向榜样看齐,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干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力量。

王传喜事迹及精神 篇五

知重负重 赢得信任与口碑

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了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工作,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然而刚一上任,迎面而来的不是“祝贺”,而是“三大难题”:村集体欠债,“还款难”;人地不均、零散经营,“动土难”;民心散、村风乱,“治理难”。

“难题在哪,出路就在哪,只要我们记住自己是共产党员,打起精神,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胜利。”面对“三大难题”,王传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这样讲,立志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摘掉穷帽。

面对一张张法院传票和一次次庭审,王传喜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盘活集体资产,借新账还老账,甚至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还集体的账,逐步摆脱了负债困局。为了解答“人地不均、零散经营”这一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矛盾,王传喜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实施动土均地、有序流转、集体经营“三步走”,化解了土地碎片化、收益低的问题。为进一步正村风、聚民心,解决好治安问题,王传喜和班子成员带头轮流带班值班,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持牌上岗,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不到两年时间,靠着一股子拼劲儿和超出常人的付出,王传喜成功解决了困扰村庄发展的“三大难题”,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人。”王传喜常说,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打工”,要舍得下力气、多吃苦吃亏。王传喜经常通宵达旦工作,连续奋战在一线,全年没有休息日。工作以来,他记下了260多本工作笔记,认真记录代村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群众反映的一项项诉求。在王传喜的建议下,村里将每月5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还建立了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的工作机制。

党风带村风,村风带民风,要想树立起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村干部必须带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传喜说,从上任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坚决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一切围绕集体,服务群众。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认领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旧村改造搬新居,他和乡亲们一起抓“阄”;有老板为了“买地办厂”送来现金,被他严辞拒绝;他的工资始终执行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慰问金都被他全部交给村集体……

担当实干 托起乡村振兴梦

初夏时节,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印象代村”,或品尝小吃,或娱乐嬉戏,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印象代村”是代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采取“旅游+”模式,融入了夜经济元素,为在这里创业的400多家商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夜游经济新高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王传喜的带领下,2018年,代村提出“再创业、再出发”,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老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依托兰陵县蔬菜大县资源优势,投资8亿元建设农企园,先后吸引2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拉动就业4000余人;2020年9月,“新农人培训中心”投入使用,面向全国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1万余人……随着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迅速发展,代村实现了以农为本、多业并举,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村集体纯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王传喜看来,当好振兴乡村“领头雁”,不仅是带领代村一个村,更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子富起来。2012年以来,王传喜先后采取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2018年起,他带领大家实施覆盖12个农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周边20平方公里的“田园新城”规划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带动26000余名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要再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于一体的农业之城、农民之城,让老百姓生活在花园里,工作在田园里,和代村村民一样幸福。”王传喜说。

艾爱国人物事迹 篇六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黑色的翻毛皮鞋,蓝灰的工作服,再配上一把焊接枪,艾爱国在湘钢厂的焊工车间一线,一呆就是五十三年。五十三年间,艾爱国始终践行的,是十九岁初入湘钢厂时,父亲叮嘱他的一句话:“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什么是好工人?初入工厂的艾爱国很快找到了榜样。起初,艾爱国是湘钢厂里的一名管道工。入厂同一年,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焊工师傅们南下支援湘钢。他们高超的高炉裂缝焊接手艺让艾爱国惊叹。他还注意到,即使手被四溅的火星烫出血泡,师傅们也从不退缩。水平高、肯吃苦,是好工人,值得学习——艾爱国琢磨出师傅们优秀的秘诀。成为一名优秀的焊接工,是他埋入心底的心愿。

艾爱国主动担起了挑水、运氧气罐的工作,只为能在帮忙时得到北京师傅们的提点。下了班,他还借来工具,反复摆弄。半年后湘钢招焊工,艾爱国如愿以偿,转岗成为一名焊工。但对于他,这只是成为一名“好工人”的开始。

焊接是项技术活,为了能摸到窍门,艾爱国无数次拿起焊接枪,对着裂口接缝反复琢磨,纵使皮肤被灼烧蜕皮,他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焊接枪。凭借着努力和积累,艾爱国在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电焊、气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一位持有双证的焊接工人。

单有熟练还远不足够。焊接过程中,工人将直面高温带来的不适与恐惧。勇敢与坚定,是一名优秀的焊接工人必须具备的特质。焊紫铜是艾爱国的拿手绝活。但焊接过程中,他将面对的是“人的身体极限”——紫铜属性特殊,即使是焊接一个部位,仍需将整件铜器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艾爱国为食品机械厂焊接设备,3米高的铜锅需要从外面加热到近700度,锅内垫一个石棉,人就这样跳进去焊个几分钟,热到受不住再跳出来。

“焊紫铜的时候头发紧贴头皮、皮肤绷紧,手也会因为高温出现一片片的红色水泡,”艾爱国的徒弟欧勇曾这样形容焊紫铜的场景:“面对这样的身体极限,人的本能是逃避,而师父是勇于面对。”欧勇感叹。艾爱国在接受采访时,翻着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如果不这样坚持,那焊铜就很难。”

这是在场同学们从未经历过的身体磨砺与苦痛,聆听着艾爱国的讲述,一幕幕技术攻坚画面跃然眼前,深感焊接工作不易。系列报道中将他称作是 “老黄牛精神”的象征。“奋斗路上从没有诀窍”,“老黄牛精神”于艾爱国,是舍得吃苦,勇于拼搏的品质:“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他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本文地址: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精选6篇https://www.ganyrc.com/a/88003.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优秀3篇)

    上一篇作文: 形容学习刻苦的成语有哪些4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精选6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节目《榜样7》艾爱国人物事迹精选6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