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通故事创作随笔写作教育心得

教育教学论文最新9篇

时间:2023-05-13 16:56:44 | 来源:语文通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虎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教育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切实成效的课堂效果。高效课堂的关键还在于还主动权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宽松和谐、容错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

关键词:评价、课改。个性。改变。主动权、激励、以学论教个性化教学

客观评价:以学论教是对高效课堂的客观评价。

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日益的明显,我们培养的高材生大多是读书的机器,出了考试成绩棒以外,基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只有从书本上学习才能得到的,不是光会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素质培养是从家庭、父母、社会,还有其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得到的。一个人能否成才还取决于他的再学习的能力,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的能力,与周围人的处理关系的能力等,而这些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的未来在于他们。那么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它是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的媒介,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

而当我们一提到“课改”,社会的舆论就很大,呼声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读出来的不也成才了吗?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胡闹那样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熟读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教出来的学生不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嘛!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

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真正实施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总而言之,课改的关键是为了什么?其中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改变了。

以前上课,课堂气氛还是太死,太沉闷。老师没精打采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课堂里一点生气都没有,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平常的后进生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狂欢,在优秀的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会主动去学,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学习积极性啦!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微妙关系存在于你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是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一个小组的组员等等。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在互评中彰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被迫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别让孩子们失去童真,也是教师们的共同心声。每当我看到学生快乐、幸福,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会主动去学习了就感到很欣慰,自己也变得快乐了起来,感觉很有成就感。

二、教师的观念改变了

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主要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2 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感觉,形成了课程的研究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思想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师并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者,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研究者。

三、教师扮演的角色改变

在新课改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探讨者,实际上,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教师之间随时能在一起讨论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

①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像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不只是传道解惑者了,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还得对学生的互评作出合适的激励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6月是离别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都会结束自己人生一个很长阶段的学习生涯,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新的环境会面临新的问题,回首过去,我也毕业一年了。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让我由最初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的孩子,成长为现在会思考,而且更坚强、更成熟的自己。这一年来,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1、如何很快适应新环境

初识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一番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情谊,给我一种亲切感,让我有了归属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以融入这个学校。

工作之后最重要的朋友便是身边的同事了。初来乍到的新人,未免胆怯如鼠,处处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我很幸运,在工作的第一年还能遇见很多刚毕业的同事,我们像是认识了好久一样。或者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把同事关系处好了,做事情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大家在一条路上,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起奋斗。

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我们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做最亲密的“战友”,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点我们只需随遇而安,不必强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优点,也都存在不足,作为教师,应当悦纳同事意见,并在合作互助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这些都是师德的要求。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师德高尚的人,科组的、办公室的老师,来自各个方面的人都很迁就我这新人,不管是轻轻的一句问候,还是浅浅的一抹笑意,亦或是教学上点点滴滴的指导,都让我倍感亲切,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2、如何进入教学最佳状态

适应学校之后最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我去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吊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之后,剩下的就是扎扎实实教学了。我觉得课件对于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作精美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更愿意关注、学习。比如课件制作环节是否流畅,内容是否丰富等等。在这中我着重关注字的大小,太大了内容有限,太小了后面的同学有看不清楚。这样的用心良苦,同学们体会的到。所以我的课件都是精心制作的,虽然熬夜做课件很辛苦,但是,结果值得。

除此之外,就是知识体系的问题,除了师父的耐心指导之外,我自己也会从网上,书本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一定把该讲得知识弄明白,绝不打无准备的杖。就这样,我的教学慢慢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3、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你快乐,你高兴,花儿努力地开。你郁闷、你悲伤,花儿也努力地开”开始的时候虽然没有头绪,没有经验,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充满热情的班主任,因为快乐会传染,我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带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开始的自己也是一点经验和头绪都没有,硬着头皮往上冲,所以跟同学们的关系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为他们犯得很多错误着急,而自己有无法说服自己淡定如水,所以哭了很多次。但是现在想想觉得还是笑的更多。不仅是我,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跟我关系很近,他们也跟我说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有位师长曾经跟我说过,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而且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很有良心的老师。所谓付出总有回报,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回报就是见到同学们的成长。在经历过了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印在脑海里和心里的是无限的感动和不舍。最大的成功是我教会了他们团结,使我的班级真正的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虽然在最初跑步的时候他们喊得口号声音并不是最响亮的,“五班风采、排山倒海,活力青春、唯五独尊”!但是五班精神他们都记在了心里。

就像歌词里写的,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人生犹如在人生的大道上行驶的列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也会不时的面临分别。无论是喜是悲,期望留给我们的回忆是永远的财富。等到哪一天我们无力奔跑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希望那时候会念叨的是: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很庆幸能在广雅这个大家庭中度过,静谧的校园美景,和谐的同事关系,活力的生本课堂,让我觉得如此的温暖和催人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在脚下,成长,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及取得成就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是学生人格、修养提升的摇篮。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本文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学校原有的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当今时代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引导一个人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德育教育在专业课中是十分必要的。

2.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教学中,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需要。学校的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及价值观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融入德育内容,真正的起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通过德育训练、心理调整及咨询,可以将不同学科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化成动力,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二、德育教育融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表率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及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一切是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热心的引导学生并身体力行,发挥其表率作用。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言谈举止、工作作风及形象等方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感情、道德素质、意志等来吸引、启迪学生。

2.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教育。德育教育是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想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思想状况及学生自身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设计课堂将要讲授的内容并制定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德服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热心的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3.转变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中,把教材与现实结合起来,把握好本专业的特点及性质,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在发挥本学科的优势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能动性。将相关的史学资料及精彩的外部新发现引到课堂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自强不息、信心十足的向成功迈进。例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可先引入一段关于无理数的生动小故事。首先给学生介绍无理数的发现者希帕索斯,他是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大弟子,是发现无理数存在的第一人。他的发现触动了包括毕达哥拉斯在内的师兄弟们的利益,他们规定出一条纪律就是谁说出这个秘密就要以死作为代价。虽然如此严苛,但是希帕索斯还是将这个数学发现说了出来。他被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吞噬,但是他却给数学界带来重大发现,为数学界开辟一条新的大道。引用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专业知识,能够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德育教育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潜质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其兴趣的指引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使技能得到提高,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优越感。

5.通过陶冶情操完善德育教育。情感陶冶是指通过自觉地利用或创设教育情境及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陶冶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德育在课堂中能否渗透,是离不开学生的情感的。情感陶冶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道德行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陶冶法与其他的德育方法相比,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寓教于景,情景交融,具有生动的形象、感染力等特点,因而,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教育效果也十分显著。引导学生树立道德理想,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愿望,鼓励学生自我挑战,自我激励,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查对照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明确得失确定努力方向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把个人的修养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紧密地结合起来。

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学生品德的修养、人格提升、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就要结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发挥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将德育与课堂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德育教育获得更丰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馨琳。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xx(46).

[2]宗亚萍。当代中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变革趋向[J].基础教育研究,20xx(08).

[3]程勇。德育——教育教学的灵魂[J].教育革新,20xx(05).

[4]邓剑。学生道德心理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李亚勤。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xx(01).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高水平外语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做法。通过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涵,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确定了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几项主要标准。结合理论研究总结出具体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并将其付诸实施。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知识;学科知识

一、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现代社会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对外交流开放也迫使人们对迅速提高外语能力报有热望。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外语补习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职业化外语教师十分抢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提高外语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应该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在外语学习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外高校相比,这笔过分沉重的额外支出势必对学生的业务学习和兴趣发展产生一定冲击。近年来,学生对加强教师授课能力,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呼声日益强烈。面对压力,各高校从建设名校,提高知名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评沽时也把外语教学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改进外语教学现状的客观因素,它只有同外语教学的主体—一线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迅速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线外语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有成才压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教学人才的衡量更偏重于教学水平的评价,这其中教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一线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形势对培养大量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对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外语教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吴一安20xx.3),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由此可见,突出的外语教学能力是四大支柱之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亚需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外语教学人才。

二、外语教学能力研究内涵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1、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内涵

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应该从分析教学能力的内涵入手,首先了解教学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对教学能力加以评价。

通常认为,外语学科的教学能力是指对外语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教学输出能力。有调查表明(吴一安20xx.3),优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的口语、书面语运用能力。

(2)知识面宽。有广博的语言、语言应用知识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背景。

(3)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和睦的学习环境。

(4)了解学生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5)善干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以准确流利为目标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6)善于在课堂上把握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倍养,注意使学生增进对语言应用体系的了解。

(7)明确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技能)后形成的知识,通常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为目的。若教师已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能基于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课堂氛围)的准确把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生动的措施和方法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当前普遥存在问题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但在认识和具体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误区。

如上所述,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由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两部分组成,在对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能力的倍养和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知识轻技能,特别是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知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一线教师大部分都已佣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在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更应考虑如何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知识无法从书本上直接获取,对其基本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会因人(教师的素质)、因地(教学环境)因时(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基本要求明确后,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是每个教师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这其中应特别注意学习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把教学效果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3、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方法

结合当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提高我校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切实提高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书面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注意从语言应用体系的角度把握课堂讲述内容。

(2)鼓励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对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

(3)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4)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明确自己角色地位,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营造生动和睦的学习气氛。

(5)摸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开展活动

为了快速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我们应用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演、写、画的水平(蔡明,20xx.12)。

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基本功水平佑计不准,也有一些教师对要求达到的水平不甚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多届院级讲课大赛,并选送佼佼者参加了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整个过程均刻录成光盘,大家通过观摩来了解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行之有效。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学会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堂活动

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我们将教研室范围内的集体备课作为日常工作,常年加以坚持。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要突破重难点内容外,课程设计也作为一项重要议题。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许多教师逐渐学会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很好地掌握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技巧,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3.进行观摩课示范和电子教案比赛

通过观摩课可以充分展现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家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每次观摩课在教学上各有侧重,但对以下几个方面则都要有所体现: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善于组织语言基本功训练;善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善于在课堂上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在观摩学习时我们十分强调学习这些能反映教学能力的侧面。电子教案比赛为应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展示平台。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教学手段结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体现教学能力的新侧面。

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倩况下,考虑到高校的实际倩况,大量快速培养有较强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需要在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能力倍养的研究,为今后高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篇五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1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责任感评价的必要性

据笔者针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调查发现,近年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强,学习效果普遍一般。总结分析原因,这一方面有来自于教师的原因,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用心把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己任,这主要来自于客观现状和制度上的原因。众所周知,高职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责任感上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通常没有诸如择校、择班、排名、升学以及高考等压力,也没有因此而产生的绩效评价机制。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考核甚至连“教考分离”都没有完全实现,这就导致教师“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给学生评分”,以学生分数显示的教学效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因素,高职分数线一降再降使得高职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讲,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不能与以前的高职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高职教育办好,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教师建立更多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职教师的责任感,而这绝不是凭几句口号、进行宣传倡议就能够做到的,必须从政策制度上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因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约束教师来加强责任感建设,督促高职教师真正把“教书、教技、育人”当成一种习惯。对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科学设计、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在课下投入大量精力,而这种投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责任感。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应该是有利于这种责任感的建立与持续的激励上。

另外,我国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问题,对教师的评聘和职务晋升的标准也需要科学的考量,它至少应该涉及教师的态度和能力两个方面,只有能力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另外,只有积极的态度缺乏能力的教师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已有的考评大部分是结合“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管理者评教”三个方面。且评价的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据教学结果以及管理者的经验进行考评,公正、公平、客观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颇,从而挫伤一些勤奋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种缺乏科学指导的主观的考评机制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挫伤高职教师的荣誉感、责任心,并且使考评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失去其应该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从以上分析来看,建立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于当前深化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和能力进而“建设优秀高职教师队伍、落实示范性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保证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2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评价体系必以须激励为导向,既重视过程考评又兼顾结果考评,并要结合评优、评先、教师职称的评定、聘任以及职务晋升来进行。这需要我们围绕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在构建责任岗评价体系时坚持“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认同性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众多反映教师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中,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揭示教师责任感整体效果的指标,满足对教师责任感评价的需要。(2)客观性原则。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所采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须客观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3)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在影响教师责任感的众多组合因素中,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综合各方面的业绩、成果,以便全面客观地做出对教师责任感的评价。在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等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困难的情况下,需在全面与重点中寻找最优交叉点,使之既能真实反映教师总体工作状况,又使搜集数据工作相对简化。(4)明确性原则。在评价中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以尽量减少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可能对同一指标有着不同理解而产生评价误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项指标要简洁明确,易于理解,评价指标之间在内涵上应有明显的差异,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歧义的指标。(5)可操作性原则。要保证评价体系的易理解性和数据搜集的可行性,同时应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实现评价程序的计算机化,尽可能方便评价主体的使用。(6)认同性原则。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结论应尽可能准确、客观,应该是使用者乐于接受并在使用中得到不断完善的体系。这要求我们设计的评价方案能够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同和使用。

3影响高职教责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想穷尽出所有的影响因素是不可能的。笔者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找出对其影响最为重要的五个因素:教书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1教书育人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己经进入到相对成熟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高。如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自身社会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己使培养对象成为学校的“上帝”,而高职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否得到学生认可以及认可度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对一所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评价。而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的教师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因而这种教书育人能力是高职教师责任岗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教书育人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主要能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以及承担各种级别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各种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形式,是关键性的教研项目,它是促进各级各类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进一步改善教学软硬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创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实习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科研项目主要针对教师所研究的学科专业,利用专业理论,加强与实践结合,以期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重要体现。

3。3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强调为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管理干部、开展横向课题合作,这种类型的合作一方面促进自身所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巩固理论,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因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应成为是评价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标。

3。4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它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的核心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用指导实习实验实训工作的效率效果来衡量。例如,当前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和比[www.huzhidao.com]较提供了平台,各校通过参赛也进一步取长补短。这其中学生竞赛成绩实际上检验了所属院校实践教学组织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断将所学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增强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学校获得社会满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承担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知识的素养直接影响到他所培养的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以外,师德水平作为高职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体现出的是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热爱高等职业教育,敬业爱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显然应该成为评价一名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重要指标。总之,高职院校要实现办学目标、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较高的社会满意度,必须对高职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显然对学校办学目标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各级各类管理主体,对高职教师责任感的大小进行量化考评,并进而采取激励措施,有利于解决高职教师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干好干坏基本一样、干多干少基本一样、干与不干基本一样”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分析影响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教书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等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结合教育专家的意见,设计出上述指标在量化评价中的占比,进而通过相应的制度对一定时期的教师责任感做出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价。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中的“花盆效应”

在生态学中,花盆效应又被称之为局部生境效应。从这一名词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中的花盆效应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园组织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园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会导致花盆效应的出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并没有联系,在这种发展环境中,教师只能在狭小的时空中将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事务以及教学事务当中。这种组织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教师之间欠缺沟通,不会对自身所面临的教学困境进行交流,也不会对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实践问题作出反思与探讨,因此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对于这一问题,学校要重视强化教师之间的关系,重视在教师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座谈会、报告会等,要求教师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难题表达出来,并在教师的共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物种”单一性也会导致花盆效应的出现。无论是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还是培训工作中,一些学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对生命多样性的忽视导致了“物种”单一性的出现,而这种“物种”单一性的现象又会不可避免地让教师队伍建设出现花盆现象。

如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统一的培训内容、标准化的培训评价体系只能够培养出标准化的教师,在这种教师发展文化氛围中,教师容易失去个性走向大众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多元化个性以及需求做出调查,同时有必要对陈旧的教师培训模式做出改革,丰富培训内容,从而适应不同教师的不同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

另外,教师的培训工作不能被封闭在教育系统中,而应当重视与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避免坐而论道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时空环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态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如果综合环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过多的量或者出现不足,则会导致物种的生存环境出现恶化甚至导致生物的灭绝。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在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态耐受度与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超过限值或者没有达到限值,则会导致教师工作倦怠以及难以形成有效激励的问题出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耐受度与承受力的主要因素体现为教学时间和班级规模。虽然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班级人数做出了明确限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大的班级规模会增加师生心理压力,在产生烦躁情绪的基础上也容易导致班级冲突,这不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导致教师产生教学低效感。

另外,教学时间也是教学时空环境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这种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以及开展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心理。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具有差异,而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同时,教师还需要负责组织班级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辅导。虽然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但是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事务性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造力的提升,从而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校长作风、学校管理风格、学校组织文化以及教师的教学时空环境承受能力,在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各级学校应当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对传统的学校决策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校园组织文化以及教学时空安排等做出优化,从而确保教师具备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市场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时,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对外界做出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过创新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是指高职院校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始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优质人才输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专业调研工作,设置与市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打造教学优质平台,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具有优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已经加快,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市场需求达到留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预测国家及地方需求变化趋势,与国家管理部门经常沟通积极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紧跟技术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从传统“事后把关”质量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先预防”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等全部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中来,做到全员奉献人人有责。学校质量管理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层领导,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广大师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主体是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对人才市场考察调研建立专业固定模式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责,学校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号召,提高责任心提高服务性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提高每位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到个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使得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具备重视质量管理建设的良好素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还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学校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高职院校的工作部门从结构上课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董事会或高级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监控作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主次划分,能够使得部门之间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够良好开展是高职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教学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模式、工作评价、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涉及师资队伍管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虽然教育质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学校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中后勤部门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但学校管理却无从下手,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市场发展建设出发,打造服务于民的优秀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宏观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有序的稳定发展。同时需要两个正确定位:第一,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具有特色化在市场建设中颇受欢迎;第二,把握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和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性高科技技术人才。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就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并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在技术性、技能性教育范围内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形势,普通高职院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质量进行改革,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其关键词就是“职业”与“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校专业进行定位时应当对人才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调查,正确了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差额。这有这样才能够设置正确的专业,为市场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校名称享誉人才市场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正确调研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中外合作。但国外高校与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我国高职院校首先要确保办学质量,使得信誉度走在高职院校的最前端,因此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互动、合作项目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打造一批适合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人才的地位得到提高,与国际市场形成竞争,是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教育规划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中潜移默化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要以学生为重心,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尊重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建议进行专业技术结构的调整,重新对教学课程规划设置,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教育改革就需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做出积极响应,重点发挥人才培养战略模式。

(二)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队伍决定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得高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管理的改革,积极开放思想虚心学习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将管理岗位人员与师资队伍人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督促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当使用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科研经验且热衷于管理事业的管理干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选拔评价机制,也可使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评价,努力提拔具有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管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健康型的管理队伍。

(三)引入ISO9000族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进行总结颁布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国际各个组织质量建设的运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抓起,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中总结实际情况,与ISO9000族系列标准相结合取得质量认证证书。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实施具有长期性,需要达到质量监管组织所制定的标准才能够成功推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建设水平均不达标,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只要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就可达到质量管理标准,学校就可在管理建设中贯彻实施。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管理模式界限划分差异性不大,因此二者相互结合可使质量管理发挥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为了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变换管理模式灵活面对外界变化。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作为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运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思想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策略实现新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全面教学管理质量体系。

教育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的现状,从体系理论研究、教学一体化、自评与他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探讨,从发展性、全面性、动态性和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1.1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

1.2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1.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

1.4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2.2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2.4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教育教学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地址:教育教学论文最新9篇https://www.ganyrc.com/a/94265.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医学生个人简历优秀5篇

    上一篇作文: 培训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优秀8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教育教学论文最新9篇》为语文通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教育教学论文最新9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